1949年3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由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四十七军主力和三十八军一部,会同华北军区第七十军、太行军区部分部队,在四野十三兵团程子华司令员指挥下,发动安(阳)新(乡)战役,解放安阳、新乡。具体为第四十二军和第四十七军、三十八军、太行军区部队各一部解放安阳,第四十七军主力、华北军区第七十军解放新乡。
第四十二军于3月底从北平附近南下,4月15日进至河北磁县、成安一带,经过短暂休整,次日即从上述地区出发,兵分两路,向安阳外围据点奔袭、包围。至18日零时,解放军攻占安阳外围据点多处,歼敌1000余人,完成对安阳的合围,胜利结束第一阶段作战。
从4月18日起,解放军开始第二阶段作战──肃清安阳外围之敌。具体为一二四师附炮兵团由城北攻歼纱厂、高楼庄、郭家湾、铁路医院及小西门等处敌人;一二五师由城东攻击常家湾、鳖盖山、东关园、西关园、三官庙及东关之敌;一二六师由城东北攻击霍家村、傅家庄、铸钟街及北关等处之敌;一五五师由城西北、城南攻击打蛋厂、小花园、西关、纪家庄、顾家庄等处之敌。到22日,解放军连克据点25个,歼敌1300余人,乘胜向东、西、南、北四关发起攻击。至27日,东、西、北三关被解放军控制。南关敌人为逃避被歼灭的命运,仓皇撤至城内。至此,安阳外围据点被全部肃清,解放军历经大小战斗30多次,共歼灭敌人2630人,兵临安阳城下。
为确保战役的速胜和全胜,4月30日,四野十三兵团首长决定调四十七军一六〇师和太行五分区两个步兵团、三十八军炮兵团配属四十二军作战,同时对整个兵力部署进行了调整:一二五师由城东南调城西接替一五五师阵地,以便与一二四师并肩突破,该师阵地由一五五师接防;一六〇师及太行第五军分区两个团配合一五五师担任城东、城南两面的围城任务;三十八军炮兵团和四十二军炮兵团分别配属于各攻城师。
5月5日18时开始,担任攻城作战的各师在统一指挥下,展开抢占外壕的战斗。经过激烈战斗,一二五师、一二六师突击队突至城下,在城下开挖炸药室,将炸药填进炸药室,只等命令炸城。6日5时许,一二六师三七六团首长考虑到放置的炸药太多,一旦引爆可能殃及前沿部队,为稳妥起见,命令参谋佟乃迪带领十几个战士到炸药室取回部分炸药。因光线比较暗,影响视线,不慎引爆炸药,佟参谋和战士们全部牺牲。爆炸的巨大威力,顿时将城墙炸开一个巨大缺口,三七六团乘机奋勇登城,抢占了突破口。四十二军首长看到部队已经突上城墙,于是决定提前发起总攻,命令部队向安阳城发起进攻,突进城内,彻底消灭城内敌人。至6日8时,解放安阳的战斗胜利结束。
解放安阳之战,解放军全歼安阳守敌1.4万余人,其中毙、伤、俘敌将级军官5名,击毙敌冀豫边清剿副总指挥兼四十三师师长郭清,俘敌冀豫边清剿总指挥兼河南第三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赵质宸、冀豫边第五清剿副指挥兼旅长刘乐仙、一三四师参谋长武荩仁以下1.23万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解放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2600余人,其中伤2278人、亡368人。
5月5日,即安阳总攻的前一天,新乡敌人在解放军的威慑下,经过我方人员争取,宣布接受改编。安新战役共歼敌3万余人,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以此为标志,安阳、新乡两座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两市人民获得了新生。